水域事故救援安全指导原则一、前言 水难事故是指在通航水域中的船舶或者其他水上交通工具发生(碰撞,触礁,火灾,沉没)等一系列的水上交通事故。水域救援指是一项突发性强,时间紧迫,救援难度大,技术要求高的救援项目。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水难事故频发,消防部队水域救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只有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探索水域救援的各方面问题,才能更好的发挥抢险救援工作。 本指导原则无法涵盖之特殊情况(非正常环境)下,现场人员应发挥专业判断,结合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的整体情况,作最合适处置。 二、灾害特性 1、时间急迫,救援难度高 2、未知性大,水下突发情况多 3、打捞难度大 4、技术要求高 5、伤亡程度高 三、历史案例 1、发生时间:2015年12月X日。 2、发生地点:XX公路XX江边。 3、现场情况: XX江边有两辆小车发生碰撞,导致一部SUV侧翻落入江中,车上有3名人员被困,特勤大队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即出动一部水难事故救援车,携带潜水器材等水下救援救援设备赶赴现场处置,在赶赴现场的途中带队干部立即与指挥中心联系要求110和120到场,中队到达现场后,指挥员立即查看情况,发现有两个人在江面上挣扎着,指挥员立即派出两名水性好的消防员利用冲锋舟将被困人员救起,据两名被救者所述,车上还困着一个驾驶员,由于水流湍急被困车辆的位置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位移,得知情况后指挥员立即兵分两组,一组人员利用水下机器人探查被困车辆的位置,另一组人员着潜水救援套装带好器材下水救援,经过水下机器人探查,潜水员很快发现了被困车辆与人员,由于水下救援比较困难,经过15分钟的努力才把被困司机救上岸,经过120确认,驾驶员由于被困水下时间较长已经死亡。 4、伤亡情况:1名人员死亡。 5、案例分析: 1、由于被困水中时间较长,导致被困司机死亡。 2、善于利用水下机器人和声呐探测仪进行侦察。 3、潜水员下水前救援应做好个人保护,带好救援器材。 四、安全注意事项 1、联系报警人询问情况 接到报警后,应立即电话联系报警人询问现场情况及被困人数。 2、联系相关单位协同处置 出警的途中,应与指挥中心及时联系,通知交警部门和120到场实施交通管制与救护。 3、个人防护装备 下水救援前,应穿着好个人的防护装备,检查好各类抢险救援器材。 4、现场环境的评估 到达现场后,马上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,能否便于施救等。 5、救援人员的选择 救援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潜水知识(执照),熟悉掌握水下的各类救援操作。 6、气候因素与水文状况 及时地评估气象因素和水文状况,如果现场的气候因素会对救援人员造成威胁,必要时停止搜救工作。 7、2人以上进行救援 水域救援应2人或2人以上进行救援,切不可单独下水救援。 8、装备器材的使用 水域救援要善于利用水下机器人,声呐探测仪等先进的器材可以大大减少救援时间。 9、注意暗流与漩涡 在水下救援时,救援人员应特别注意水下的暗流和旋涡,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。 10、后勤保障 水域救援中,及时设立后勤保障,确保物资的供给,还应有后备潜水员进行保证。 五、结语 综合以上几个案例及安全注意事项,可得出下列结论: 1、利用水下机器人与声呐探测器进行探测,可提高救援效率减少救援时间。 2、水域事故救援难度大,伤亡程度高。 3、在水下救援中,未知性比较强,突发情况多。 4、潜水员下水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,利用绳索做好保护。 本文资料来自《台湾消防手册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