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溺水小常识在炎炎夏日,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莫过于游泳。然而暑期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,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?这里有一些小提示。 ●哪些情况不宜游泳? 空腹的时候。 剧烈运动后。 恶劣天气如雷雨、刮风、天气突变等。 不熟悉的环境。 ●孩子游泳时,家长应该注意什么? 孩子游泳时家长一定要全程看护,不能坐在远处玩手机,孩子应带好护具,泡沫式救生圈比充气式游泳圈更靠谱; 可以在救生圈上系一条绳子,如有意外可将孩子拉到岸上。 ●溺水事故的有什么征兆? 专家指出,多数时候儿童溺水并不会拼命扑救,而是在水中安静地死去。当你看到以下十种情况时,说明溺水已经发生。 ① 头浸在水里,嘴巴在水平面上。 ② 头向后仰,嘴巴张开。 ③ 眼睛空洞,眼神散乱。 ④ 眼睛闭上,脸无表情。 ⑤ 头发散乱在额前或者眼睛上而无动于衷。 ⑥ 竖直方向上,腿部没有动作。 ⑦ 换气慌乱,断断续续。 ⑧ 想游向一个方向,但是无法前进。 ⑨ 尝试翻转身体。 ⑩ 好像在攀爬无形的阶梯。 如果看到孩子在水里情况有异,请大声问一下这个孩子是否还好?如果他不回答,即使判断不一定正确也不要犹豫,赶紧求救。往往有些大人以为孩子在玩耍,实际上他已经溺水了。 【敲黑板】人们通常认为溺水者会大喊大叫、呼救,然而他们的姿势大多是站立的,或者好像在垂直攀爬隐形的楼梯,头部大多在水面以上,有时嘴巴在水里一上一下好像冒泡。 ●发生溺水应如何施救? 溺水事故发生后不要惊慌,不熟悉水性、水下情况不明时切忌擅自下水施救。立即寻求救援人员帮助,可利用长竹竿、救生圈等工具帮助溺水者。 “在溺水者没有自主呼吸的情况下,应先清理溺水者口鼻中的异物,帮其开放气道,再给他进行心肺复苏,这是溺水后急救的关键。” 根据新版急救指南,普通市民应将心肺复苏放在第一位,人工呼吸放在第二位。做心肺复苏时,每分钟的频率要保持在100—120次,按压深度约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 一,即儿童3—5厘米,青少年5—6厘米,按压时最好用跪姿,借住臂、肩和上半身的力量向下按压。 ●中小学生防溺水要做到6个“不” 不私自下水游泳;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 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 (新华网广东频道综合澎湃新闻、北京日报) |